|
编纂: 东昌府天天棋牌主管网 |
来源: |
添加日期:2014-09-30 14:05:43 |
|
|
中华水上古城是我市最大的民心工程,是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是我市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平台、新支点,更是提升聊城形象、丰富“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城市内涵的战略品牌。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华水上古城,是新一届市领导坚定不移的战略决策,以中华水上古城为龙头,打造聊城办事业新优势是全市人民的热切盼望。
我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遐迩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作为我市的形象和标识表记标帜,中华水上古城的特色可用八个字概括:以文为魂,以水为韵。水是中华水上古城的精华所在。以文为魂,以水为韵,表现出中华水上古城建设中对历史的传承和对自然的爱崇,也由此形成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景不雅观与自然风光相依并存的特色。这一特色越鲜明,越能光彩照人,发展的潜力就越大。
转变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于我市而言,鞭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要大力发展办事业,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不是简单的产业轮换,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办事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是典型的低碳经济、朝阳产业,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看,第三产业都在GDP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市的办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所占比重还达不到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制约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短板”。
中华水上古城集古与今、力与美、刚与柔、经济与文化、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于一体,是全市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更是旅游业的龙头项目和最大载体,建成后将极大地弥补我市旅游业发展中大项目、好项目不足的现状,促进我市由旅游过境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中华水上古城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龙头”是无可置疑的,但发展旅游经济,光有“龙头”显然还不行,要做到舞龙头、带龙身、动龙尾才行,也就是说,要通过中华水上古城的“一枝独秀”,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实现我市办事业的“万紫千红”。这就要充分放大中华水上古城的旅游功能和商业功能,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把它打造成我市办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打造中华水上古城,不仅要开发它的商业价值,促进我市旅游经济发展,并且,随着中华水上古城影响力的不竭扩大,它将极大地充实、丰富、提升“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城市内涵,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对于我市的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华水上古城将会成为我市响当当的战略品牌。
编纂/版式:杜宁 校对:刘颖
图片提供:郭广亮 杜宁 李念辉 彭凯 郭龙君 朱健双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视察古城庇护与改造工程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古城庇护与改造指挥部指挥长刘强调研古城庇护与改造工程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到古城庇护与改造工程现场办公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亲临建设现场指导工作

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小平,区委副书记、区长、市古城庇护与改造指挥部副指挥长孙孟来在古城庇护与改造一线进行现场办公
|